手机 无障碍 语音导航 简繁体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专题报道 >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专题 > 相关资料 > 详情
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全面推进广东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在2009年全省残联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时间:2009-06-25  来源:中山市残疾人联合会

省残联理事长 宋卓平

(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九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09年全省残联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中国残联五代会精神,回顾总结2008年工作,研究部署2009年工作,加快推进我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残联成立20周年。我省残疾人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残疾人事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又好又快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为建设和谐广东做出了应有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完成残联换届工作,注入残疾人事业新活力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规定和中国残联统一部署,我省于2007年4月启动残联换届工作,全省乡镇(街道)、县(市、区)、地级以上市残联按要求、程序分别自下而上开展换届,至2008年5月,以省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为标志,广东省各级残联换届工作基本完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接见会议代表、与会议代表合影并发表重要讲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泽君、副省长李容根、省军区副政委唐朝转少将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大会总结了五年来,特别是残联成立20年来广东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和成功经验,明确了今后五年我省残疾人事业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了省残联新一届领导班子、工作机构。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呈现年轻化,残疾人进入领导班子比例提升,为残疾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以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为契机,努力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起点加快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下发后,省残联党组理事会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三次省残联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党组、理事会扩大会议,两次地级以上市残联理事长参加的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残工委会议和福州会议精神,对各地学习贯彻中央文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听取、收集各地对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的思路、建议,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为配合各地学习,省残联办公室及时编印了1万多册学习资料、中央七号文件文本,分发省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各市县基层残联组织。各地根据省残联的部署,认真组织了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省委同意安排一次省委常委会议,听取残疾人工作专题汇报;明确由省残联负责起草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文件意见的代拟稿;明确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徐少华同志分管残疾人工作。随后,省残联成立文件起草领导小组,集思广益,展开文件起草工作。现文稿已作多次修改,先后征求各市残联和省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意见,节前已将修改稿报省委、省政府审批。文件紧贴广东实际,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大统筹、全方位,做到普惠、优惠和特惠的有机统一,并坚持分类指导方针,着力解决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广东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三)出色完成北京残奥会参赛任务,残疾人体育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北京残奥会是残疾人体育盛会。我省有27名运动员和14名领队、教练员、工作人员参加了20个项目中10个大项的比赛,获得6枚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4个第四名、2个第五名、3个第六名、1个第七名、3个第八名,4人6次破了6项世界纪录的好成绩,实现了广东省残奥金牌“零”的突破。与上届相比,参赛人数增加19人,奖牌数增加11枚,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残奥健儿凯旋归来后,省委、省政府召开隆重表彰大会,汪洋书记接见了运动员并作重要讲话,对优秀运动员给予了记功和物质奖励。本次残奥会我省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推动我省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开展汶川抗震救灾和帮扶工作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省残联高度关注四川灾情,按照中国残联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和康复救治第一线,为灾区的伤员救治和恢复重建做出了应有贡献。从5月起,我省共组织了三批次62人的康复医疗队奔赴四川灾区开展地震伤员康复救治,组织开展收治四川地震伤员康复工作。省残联与省卫生厅成立领导小组和康复专家组,确定了六家地震伤员康复定点机构,对121名截肢、脊椎损伤瘫痪、颅脑外伤瘫痪、四肢或骨盆骨折等四类地震伤员实施转院康复。此外,还对950名伤员进行了康复评估和临床早期康复工作。目前我省收治的地震伤员已全部康复出院返乡。省财政为此安排灾区康复经费500万元。

按照中国残联规划要求,我省对口支援汶川残联重建。理事会领导亲自带队多次深入灾区,与汶川残联反复商议援建项目,做出可行规划,争取省发改委支持,纳入政府重建规划大局。省残联购买了大批帐蓬等救灾物资发往灾区。各地残联筹措了82万元资金,支援灾区140个残疾人家庭重建家园,支持就业扶贫项目。8月,首批灾区盲人到我省接受按摩职业技能培训,并全部安排就业。10月29日,省残联还购买了价值10多万元的军大衣、军棉被发运到汶川,帮助灾区残疾人过冬御寒。经过多方努力,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全面推动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各项业务成效突出

——率先启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全面启动贫困残疾康复救助重点工程。经过政府部门和广大残疾人康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日趋完善,社区康复广泛开展,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进展顺利。启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省级、国家级评审。深圳率先通过国家“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验收组验收,成为我国首个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城市。广州海珠区、萝岗区、深圳福田区、珠海香洲区、惠州惠城区、佛山禅城区、江门蓬江区荣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江门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及湛江麻章区、茂名高州市通过“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检查验收;18个县(市、区)通过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市)检查验收。全面实施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启动聋儿康复、假肢装配、麻疯畸残康复、白内障复明四大贫困残疾康复救助重点项目。全省全年共为40万名各类残疾人提供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继续坚持以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为主渠道,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稳步推进残疾人就业。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目前,全省有13个地级市和许多县级市实行了由地税部门征收和社保部门代收保障金。潮州市开始实行由地税代征,按用人单位月工资总额和统一费率1%逐月计征,并采取先征后退的办法,取得了残疾人就业人数和保障金征收数额都有大幅提高的好效果。全省新安排残疾人就业2.2万人。各地继续与热心企业合作,建立一批残疾人“定向培训、定点就业、集中管理”的培训就业基地,做好贫困地区残疾人劳动力转移,集中安置更多残疾人就业。目前,全省共建立了15个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地,转移就业的残疾人达到3000多人。

——加大扶贫解困力度,不断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今年省财政从就业保障金中安排2850万元补助全省14个贫困地区开展残疾人危房改造、基地建设、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扶残助学等工作。今年农村残疾人稳定从业人数达到58万人;全年扶持5万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在惠州市召开全省工作现场会,全面推开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工作,近期安排1500万元在14个经济欠发达地区150个自然村(行政村)开展工作,共扶持贫困残疾人户3750户、贫困残疾人6045人,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果。扶贫培训基地建设有新发展,2008年又挂牌成立了汕尾、阳江2个省级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及一批市、县级农村残疾人扶贫培训基地。至此,全省省、市、县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及镇级基地(点、站)近90个。各级基地共培训残疾人及其家属18000多人,扶持300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种养殖业。省全年安排800万元扶持230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继续招收150名贫困残疾学生就读技工学校,使残疾人智力扶贫生在校人数达到300名。广州、深圳、佛山、河源、东莞等市出台优惠政策,提高残疾人特别救助标准,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东莞全年为1.6万名残疾人发放专项补助金,为1.5万名残疾人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发放总金额3000余万元。深圳出台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试行办法,将残疾人尤其是低保、重度、失业、个体户残疾人纳入全市统一的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范围。

——积极协调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特殊教育有新发展。根据“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的总目标,围绕“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和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开展了系列工作。经过积极争取,省财政厅下拨2007、2008年专项资金2000万元,同时省教育厅安排2000万元的彩票公益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开展特殊教育高中试点,2008年,江门市、肇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特殊教育高中班。继续推动残疾人高等教育,2008年共有405名残疾学生参加高考,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录取260人,录取率100%,参加普通高考残疾考生人数和录取数创历史新高。抓好单考单招特殊教育大专班,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大学单独招收盲、聋学生共60名。特殊中等教育学校(班)发展到11所。经多方协调,努力争取,与省编办、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员编制标准暂行办法》,使各特殊教育学校的编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大力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夯实基层残疾人工作。我们把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与残联换届工作相结合,把基层残疾人规范化建设与残联业务拓展、工作推进相结合,至2008年共有56个县级残联通过中国残联基层残联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揭阳市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加强乡镇、街道残联建设,全市81个乡镇、街道达到“三有”标准。继续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补助,全省全年共下拨了1000万元,对200个规范达标的社区给予补助,有力地推动我省社区残疾人活动室建设。创造条件,把更多优秀的残疾人人才吸纳到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中来,至2008年,基层残协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已达2700人。举办县级理事长培训班,加强残联系统干部培训。创造性地开展二代残疾人证核发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残疾评定医生培训,完成培训近1000人次,为2009年残疾人证核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加强残疾人维权工作,残疾人事业法制化程度不断提升。在2007年颁布实施了《广东省扶助残疾人办法》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工作。广州、汕头、惠州、潮州、云浮、梅州等市相继出台了许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规。省编委批准增设维权部,省残联维权职能得到加强。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中山“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全省处理残疾人来信3348件,来访13780人次(其中集体访112批1289人次)。针对教师资格体检标准问题开展系列维权工作。

——以宣传北京残奥会为契机,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2008年,以北京残奥会等重大事件为载体,各级残联高举人道主义旗帜,挖掘残疾人生活中的热点、亮点,积极组织和发动新闻媒体对残疾人事业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省级报刊报道1140篇、电视台报道134条、电台报道87条;全省地级以上市报刊报道7983篇、电视台报道756条、电台报道911条。编印出版省残联成立二十周年大型纪念画册,成功举办广东省宣传残疾人保障法系列宣传活动。

我们还进一步推动残疾人文化艺术的精品化和多元化,选拔16名优秀聋哑舞蹈演员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聋人舞蹈《星星你好》的演出,成功举办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开展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3个课题被中国残联纳入2008-2009年度残疾人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织残疾人工作者赴京参加残奥会志愿服务,顺利完成了广东省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年度统计工作,省残联网站为残疾人及社会各界提供服务达110万人次,基本完成残疾人事业志编纂工作,专门协会活动、广东狮子会慈善活动日益活跃。

回顾2008年的工作,残疾人事业的日新月异使我们倍受鼓舞,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残疾人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城乡残疾人家庭收入仅有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贫困残疾人生活还相当困苦;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城乡和地区间残疾人事业发展还不平衡,农村残疾人工作还相当薄弱,基层残疾人组织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仍然有待加强;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切实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我们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推动新发展的政策研究、有效纳入的准备和勇气还存在明显不足等等。残疾人事业任重而道远。

二、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重要部署,是中国残联五代会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工作的主要战略任务。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又毗邻港澳,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两个建设,时不再来,机不我待。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的使命感。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通过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五个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业务全面拓展,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和积累了残疾人保障和服务的一些有效做法和经验,残疾人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残疾人服务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但是,与广大残疾人不断提高的保障与服务需求相比,与不断加强的城乡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速度和力度相比,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还不完备,覆盖面还比较窄,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广大残疾人服务需求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二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投入不足,服务设施和专业人员队伍匮乏。资源不足和现有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并存,尚未形成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机制。

三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法规、规范、标准还不健全,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机制。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公共服务缺乏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的保障与服务内容和有效措施,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往往被普遍化、平均化的要求所掩盖和忽视。

四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和服务能力尤为薄弱,农村残疾人仍然主要依靠家庭照顾和供养。

总之,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保障、服务需求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是当前,甚至是相当一段时期内残疾人工作的主要矛盾,是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这是全省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保障、服务需求,是帮助残疾人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使最大多数残疾人基本生活、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的根本举措,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关系到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和残疾人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残联组织的工作职责,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我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提高全体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握历史机遇,增强工作的自信心。

当前,正值国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时期,资金投入增长之快,政策制定和实施力度之大、频度之密前所未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先行先试,科学发展,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和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根据最新统计,2008年省级财政总支出中用于民生、提供公共服务及均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帮助市县增强发展后劲的资金达到850亿元,占支出总额的73.7%。其中,363亿元直接用于提高低收入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等问题。残疾人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之一,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是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过去半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先后出席省残联五代会、接见北京残奥会广东健儿和接见中国残联五代会广东代表团活动,并作重要讲话。他三次讲话都强调,没有残疾人的小康,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没有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发展。汪洋书记的精辟论述,成为广东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共识。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副省长李容根、林木声等领导走访慰问残疾人、深入考察残疾人服务机构,为广东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是有省委、省政府化危为机的决策勇气。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省委、省政府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加快产业升级转移和全民社会保障、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战略,将金融危机对广东的不利影响转化为广东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省委、省政府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要,将我省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扩大内需规划,必将进一步加大我省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有效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意见,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广东残疾人事业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从资金、人才、体制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有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3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广东经济大省的龙头地位。虽然经济危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最深,冲击最大,但广东积极迎战,化危为机,预计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达35696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8470亿元,增长9.3%。改革开放30年打下的坚实物质和体制基础,使我省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扎实的经济积累和强大的经济后劲,为广东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四是有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香港、澳门先进的社会保障和完善的保障、服务体系,为广东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CEPA补充协议五支持残疾人服务业对港澳开放,鼓励、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以独资、合资、合作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来粤举办残疾人服务机构,港澳先进的社会服务理念,成熟的社会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为广东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新活力。

(三)明确任务目标和指导原则,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按照中央7号文件精神和中国残联五代会要求,到2015年,要建立起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安全的住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到2020年,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残疾人都能得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普遍达到小康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目标和指导原则,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地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政策措施时,要把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大局,争取作为优先和重点领域予以扶持,推动公共资源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优先配置。

二要有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和吸引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邻里和家庭的优势,善于调动各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三要加强不同区域和城乡的分类指导。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加快发展,重点发展,缩小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和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使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就学、就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珠江三角洲要全面发展,深入发展,努力实现保障与服务的能力、水平与残疾人的需求相适应,提高社会保障和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四要着力加强农村残疾人工作。我省68.24%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贫困残疾人占农村残疾人总数的20%以上。农村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这是继中央7号文件之后,中央对农村残疾人工作的又一重大部署。《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健全以常住人口为目标人群的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建立制度相对统一、待遇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灾民和孤儿救助政策,全面提高社会福利整体水平。我们要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大力促进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事业的发展,尤其要研究解决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康复和残疾预防等重点问题。

五要坚持打好基础、讲求实效,面向基层、服务残疾人。各地要不等不靠,勇于实践,敢干创新,但也不能盲目铺摊子,贪大求全,要始终把改善残疾人状况作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工作重心放在城乡基层,注重解决广大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工作的着力点。

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中央7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坚持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将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切实纳入城乡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体系,同时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专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着力帮助无业、重度和农村残疾人尽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一要确保残疾人加入社会保险。2008年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广东有63%的城镇残疾人未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尽管由2007年的61.78%大幅提升至91.5%,但比全国93.5%的平均水平,仍然低了2个百分点。社会保险法即将颁布实施,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将大幅提高。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确保城镇残疾职工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落实政府补贴政策,帮助贫困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参加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在农村,要抓住国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机遇,在帮助残疾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取得突破,使新农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农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其它救助,即“三保一助”共同构筑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础。争取将白内障复明、辅助器具适配等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逐步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争取养老保险政策对残疾人有更多优惠,积极探索支持残疾人参加商业保险的有效途径。

二要把社会救助尤其是残疾人专项社会救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的重点。至2007年,全省176万城乡贫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但仅仅依靠最低生活保障还无法完全解决残疾人的特殊困难,残疾人对社会救助的需求,特别是对医疗、生活、康复救助的需求依然十分突出和强烈。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提高残疾人补助标准,制定重残补助等残疾人专项社会救助制度方面取得了突破。今后,要在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救助基本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扩大残疾人专项政策措施,不断扩大救助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和救助水平,探索以省级为主,市、县两级为辅的重残补助、老残补助和特别救助制度,使贫困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医疗康复等基本需求得到稳定保障。

三要大力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珠江三角洲地区,要逐步建立残疾人津贴等制度性的福利措施。要充分利用北京残奥会所形成的关爱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狮子会、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的优势和作用,促进残疾人慈善事业更大的发展。

关于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

残疾人服务体系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7号文件首次把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提出来,明确要求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服务业,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把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作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省将研究出台政策,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扶持特殊教育、重度残疾人托养、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工疗、残疾人庇护就业、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等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

一要加强总体规划和制度创新。要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的大局,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有关政策措施;各个服务领域要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更好的制度安排,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使残疾人真正享受到均等、便利的公共服务。

二要稳步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公共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的服务,使大多数残疾人一般性需求得到满足;要大力加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专业服务机构、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使广大残疾人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积极培育面向残疾人的社会组织,使之成为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要不断扩大残疾人服务体系覆盖面,提高服务的能力和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三要优先发展残疾人急需、受益面广、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如重度残疾人托养、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生活照料服务、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养护等服务项目,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残疾人居家服务补贴制度,全面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逐步形成合理、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四要加强对残疾人服务的支持引导和监督管理。要完善残疾人服务行业管理扶持政策和技术标准,建立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机制;成立残疾人服务业协会,探索残疾人服务的行业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水平,鼓励和支持残疾人服务领域的科技研究、引进、应用和创新。

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社会工程,与残疾人工作的各个业务既有传承也有创新,是对各项工作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我们将分领域、有重点、有步骤地加以推进。近年来,各地在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希望各地因地制宜,继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新的更大发展。省残联将对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将进行及时总结、推广,提供更多的指导。

三、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是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残联五代会精神,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2009年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重大部署,按照中国残联五代会的要求,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一五”年度任务,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中国残联五代会精神,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中国残联五代会精神,按照争当残疾人事业发展排头兵的要求,争取省委、省政府尽快出台切合我省实际、体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实施意见,全面促进我省残疾人事业的新发展。各地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促进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新政策、新举措,切实解决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二要着力推动残疾人特殊教育、康复服务和托养服务新发展,加强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出台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新政策。制定我省特教学生经费和师资配备标准,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康复机构建设、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城乡残疾人康复工作统筹发展以及残疾预防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推动智力、精神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专题调研,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普惠加特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开展广东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的立法工作,争取省人大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广东特色突出、全面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残疾保障法广东省实施办法。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出台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广东省实施办法的具体政策措施。

四是要开好第三次全省自强与助残表彰大会。要认真做好第三次全省自强模范与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筹备工作,推荐优秀典型参加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与助残先进表彰活动。通过表彰,推动自强与助残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进一步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是要确保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任务的全面完成。2009年是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省将组织中期检查,各地务必认真检查任务进度,查找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十一五”计划任务全面如期完成。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着力推进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加快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实现进程,推广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先进经验,开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省级审评工作;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达标验收,发挥机构在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加强康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机构的康复技术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创建工作,按照《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工作标准》完善相关机制;加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加大救治扶持力度,加强与卫生医疗单位合作,进一步推广医院—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一体化试点工作,为精神病人提供综合性的防治康复服务。

――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完善贫困残疾学生的助学补贴机制,建立和完善残疾儿童少年登记制度,构建随班就读支持体系,努力巩固、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加快特殊教育高中段试点和推广,推进高中阶段及以上特殊教育,推动特殊教育的全面发展。举办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技能大赛,推动特殊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强化残疾考生申报登记制度,继续做好残疾考生高考工作。

――全力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大残疾人就业援助、就业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和有效性。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全省统一实行地税部门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开展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十年纲要的检查评估,研究制定未来残疾人扶贫开发总体规划。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核定农村绝对贫困残疾人和低收入残疾人基数,推动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和低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大残疾人整村推进脱贫工作力度,规范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和管理,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和安置工作,加快农村残疾人脱贫步伐。继续推动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积极探索城市贫困残疾人廉租住房和安居有效途径。

――加强维权工作和无障碍建设。推动地市残联维权机构建设。普遍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信访工作,着力解决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运营等关乎残疾人权益的突出问题。开展《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贯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中期检查,推进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组织2008年度广东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推荐优秀节目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建设和社区乡镇残疾人文化工作。加强残疾人体育“四有三化”建设,完善残疾人体育工作网络,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备战2009年聋奥会、2010年亚洲残运会。配合做好2010年惠州省残运会、广州亚残运会筹备工作。

――加强农村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适时召开全省农村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加快推进农村基建残疾人组织建设。加强社区残疾人活动室建设项目管理,促进社区残疾人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继续推进专门协会不断活跃。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第二代残疾人证换证工作。

同时,做好2009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省残联门户网站建设,积极推进残联系统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做好汶川地震灾区对口支援工作。积极稳妥发展广东狮子会,恢复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掘资金来源渠道,规范资助项目管理。

六是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残联思想作风和队伍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广东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残疾人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同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推动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当前,促进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我们一定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先行先试,科学发展,切实扎扎实实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上抓出实效,解决好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我们要善于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挑战变成机遇,把压力变成动力,推动残疾人事业的新发展。2009年,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形势。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会给残疾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残疾人就业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残疾人权益保障问题可能更加突出,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这些也将为残疾人工作,尤其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政策支撑。

要进一步加强残联班子和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学习,特别是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中央7号文件当作各级残联领导班子的头等大事,努力把握新形势下残疾人工作,尤其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政策的敏锐性。二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努力践行“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始终与广大残疾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诚倾听残疾人呼声,真实反映残疾人意愿,真情关心残疾人疾苦,真切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残疾人排忧解难,解决残疾人权益保障中的突出问题,使各级残联真正成为残疾人之家。三是要加大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确保培训成效,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跨越,全面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中国残联五代会精神,为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包括540万残疾人在内的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而努力奋斗!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