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无障碍 语音导航 简繁体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政声传递 > 详情
《中国残疾人》杂志到我省深入采访报道社区康园中心项目
时间:2019-02-22  来源:广东残联

摘要:2月12日至16日,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副主编陈曦带着中国残联委派的任务,到我省深入采访报道社区康园中心项目。

  2月12日至16日,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副主编陈曦带着中国残联委派的任务,到我省深入采访报道社区康园中心项目。

  在为期5天的采访中,陈曦副主编在省残联宣文部、教就部有关同志陪同下,先后走访了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康园工疗站、越秀区白云街康园工疗站,东莞市南城街道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沙田镇残疾人康复训业服务中心,中山市火炬区社区康园中心,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墟镇社区康园中心、江南街道江翠社区康园中心等康园机构。

  广州是康园机构的发源地,目前建有康园工疗站188间。成立于2007年的番禺区康园工疗站服务中心属下有镇街康园工疗站、残疾人社区康复站、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和庇护工场4个康复项目。围绕广州市“志愿在康园”计划,该中心于2017年成立了康园志愿服务队,动员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到助残服务中来,近日还通过了极其严格的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越秀区白云街康园工疗站是广州市成立较早的康园机构之一,以康复训练为基础,扩展至文化学习、家政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层次服务内容的工作模式,通过开办系统性服务项目,使工疗站成为学员走出家庭、融入社会的重要一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工疗服务发展道路。

图为活动图片

  东莞市2010年出台方案,确立该市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简称康就中心)是一个包含“国家阳光家园计划”和“省社区康园中心”功能的具有东莞特色的镇(街)级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镇(街)级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2017年,东莞市把康就中心的运作补贴与学员补贴“两项补贴”写入新修订的《东莞市扶助残疾人办法》,逐步形成残疾人托养服务和辅助性就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图为活动图片

  中山市火炬区社区康园中心创建于2011年,2016年建成面积4500平方米的新康复中心并投入使用。区财政年投入400多万元经费,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日间照顾、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社交及康乐活动等。该中心为学员提供免费定点专车接送服务;引入岗位社工,组建“三工(社工、七色彩虹专业助残义工、普通义工)+三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文体老师)的服务团队,以”社区康复“服务模式搭建残疾人专业服务平台等特色工作,彰显其发展后劲十足。

图为活动图片

  江门市近年大力发展残疾人社区日间托养和居家托养服务,目前已建成社区康园中心95家,每年为2400多名有需求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江海区的社区康园中心以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辅助就业、康乐文体等“五位一体”的规范管理和建设要求进行运作,区内建有社区康园中心6间,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专业社工机构进驻康园中心运营管理。蓬江区统筹“民生实事”、“公益创投”、“邑门式服务平台”、“邑家园”等各方面的资源,将残疾人的康复、托养、教育、就业、文化等工作融合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应领域当中,全区6个镇街现建有17个社区康园中心,实现全区覆盖。

图为活动图片

  采访组还走访了当地残疾人就业基地和残疾人服务中心。每到一处,陈曦副主编都认真察看残疾人康复训练、手工劳作、文娱活动、制度建设、服务档案管理等情况,了解康园机构运作模式和服务特点。期间,还与机构职工、残疾人及家属深入交谈,全面了解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残疾人享受的福利和服务等。

  采访中,陈曦副主编对我省实施社区康园中心品牌连锁化,打造社会治理创新品牌的举措和所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我省全面实施“社区康园中心”品牌连锁化发展战略,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在每个街道(乡镇)或居委(村)层级上至少建立一个社区康园中心,为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护理、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辅助线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能力,解放家庭劳动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实现“服务一个人,解放一个家,造福全社会”。目前,全省已建社区康园中心1325个,镇街总覆盖率84%,为25222名残疾人提供服务,有效地帮助了2万多个残疾人家庭。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