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无障碍 语音导航 简繁体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文化体育 > 宣传与文化 > 详情
暖!“星星的孩子”跑完广州全马,背后的故事令人泪目
时间:2020-12-18  来源: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摘要:12月13日,2020广州马拉松赛落幕,这是一场吸引了两万名跑者参加的全程马拉松赛事。一同奔跑在赛道上的,有4名特殊的跑者,他们都是“星星的孩子”。

  12月13日,2020广州马拉松赛落幕,这是一场吸引了两万名跑者参加的全程马拉松赛事。一同奔跑在赛道上的,有4名特殊的跑者,他们都是“星星的孩子”。

  令很多人意外的是,在志愿者的陪伴下,他们不仅完成了42.195公里的挑战,还都跑进了6小时,最快者仅用时5小时零7秒。

  阳光特跑团合照。(来源:受访者供图)

  两年多来,从不会跑到会跑,再到完成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孩子们进步的背后,凝聚了太多人的努力。

  从2017年开始训练到现在,阳光特跑团已有十余名孩子参加过半程马拉松比赛。2020年,是特跑团孩子们第二次踏上广马的赛道,也是第一次挑战全马,阳光特跑团正是全国第一支全程马拉松心智障碍者跑团。

  冲过终点线的瞬间,家长们热泪盈眶,他们从来不敢想象,“星星的孩子”也能在马拉松赛道上发光发亮。

  “星星的孩子”首次参加广马全马项目。(来源:受访者供图)

  两位“星星的孩子”的父亲成立阳光特跑团

  最早想到让孩子们接受体育运动训练的是一名“星星的孩子”的父亲,他叫刘显华,如今是广州市越秀区阳光心智障碍服务协会会长。

  早在七八年前,刘显华就受到特殊奥运会的启发,发现可以将大运动拆分为肢体、协调、社交等方面能力,促进心智障碍儿童获得全面提升。苦于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团队,这个想法一直未能实施。

  刘显华和儿子。(来源:受访者供图)

  后来,他遇到另一位自闭症孩子的父亲陆国盛,双方一拍即合。他们从跑步开始,成立了阳光特跑团,在志愿者和家长的支持下,开始了针对自闭症孩子的专业跑步训练。

  三年来,每周三和周六晚上,天河体育中心都会出现这群人的身影。在专业特奥教练的指导下,他们先是玩一些绳梯、抛球等小游戏,然后进行跑前拉伸,拉伸完成后,志愿者和孩子们进行随机配对,由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一同跑步,每次跑步的时间在1个小时至2个半小时之间。

  “训练前,我们会对每位孩子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手眼、手脚配合能力,同时还要结合他们自己的兴趣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刘显华说。对于中低功能的孩子,兴趣的养成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短则几周,长则半年以上。

  阳光特跑团团长陆国盛回忆,刚开始,跑团只有二十几个孩子参与训练,但看到运动给孩子们带来的明显改变后,家长口口相传,慢慢地,越来越多孩子加入,目前接受过跑步训练的孩子达到120多名。他们的年龄跨度从10岁到27岁,主要集中在14岁至21岁之间,以自闭症为主,也有其他心智障碍者。

  “我们只是想帮助孩子们运动一下,但经过半年多训练,我们发现部分孩子能够跑7、8公里了。”陆国盛说,这让他们萌生了参加马拉松的想法。2017年底,他们开始招募具备跑马经验的志愿者加入,陪伴孩子们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2018年起,这群“星星的孩子”站上了马拉松赛道,韶关、肇庆、珠海、清远、英德、梅州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2019年,孩子们第一次参加广州马拉松的半马比赛,家长们深受鼓舞。有家长说,“别说跑马拉松,能够跑10公里都不可想象,但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这事奇迹般地发生了。”

  孩子们第一次站上全马赛道

  在发现跑过半马的孩子中有部分能冲刺42公里后,刘显华和陆国盛决定要试一试全马。

  “我们不追求成绩,只要能完成比赛就行了。”陆国盛说。经过筛选,最终具备跑全马能力且年龄达到20岁的团员有4名,分别是20岁的张以恒、谭竣文和27岁的王皓、吴宗泰。10月起,他们与志愿者一同接受了更有针对性的训练。

  从左到右:张以恒、王皓、吴宗泰、谭竣文。(来源:受访者供图)

  最终,“小将”谭竣文取得了5小时零7秒的好成绩,王皓也紧随其后,跑了5小时零5分。“参赛四人全部跑进了6小时,这样的成绩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陆国盛说。

  实际上,王皓接受训练的时间并不长,他是2019年春节后才加入的。以前,王皓的语言能力较弱,只会说简单的句子,肢体协调能力也不强,他的妈妈希望通过运动让孩子有所改善。没想到,经过一年多的训练,王皓的进步令人惊异。

  “自闭症患者往往在情绪控制方面存在问题,跑完步拉伸时,肌肉肯定会痛,如果是以前,王皓容易暴躁、发脾气,但这次跑完后我们发现,他虽然脸上显露出烦躁的情绪,不过只用了几秒钟就控制住了,能够继续做拉伸。”刘显华说。

  陆国盛也发现,王皓的语言能力也有明显提升,“以前几乎不认识人,现在能记住我们的名字,还主动打招呼了,就像变了个人一样。”

  孩子的成长,让整个家庭都有了改变。王皓的妈妈以前从来不敢在朋友圈透露孩子的情况,但现在,她和丈夫渐渐走出阴霾,愿意发布孩子的成长动态了。

  “广州马拉松赛那天,王皓妈妈跟着儿子一起跑,还辗转赛道的不同补给点,为儿子加油打气。看到结果后,她完全想不到儿子第一次跑全马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激动得热泪盈眶。”陆国盛说。

  这个月底,孩子们还将继续“征战”梅州马拉松。

  将开展其他特奥融合运动项目

  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刘显华、陆国盛和家长们一样开心、激动。他们都是自闭症孩子的爸爸,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工作,如今又成为全职公益人。

  2003年,刘显华发现2岁多的儿子有点“不一样”,对别人的呼叫没有回应,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玩瓶盖。这是典型的自闭症症状,在医院确诊后,他顿时如遭晴天霹雳。当时的网络并不发达,人们对自闭症知之甚少,他只能带着儿子辗转多家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儿子9岁时,刘显华了解到广州有专门针对智力障碍群体的九年义务教育特殊学校——启智学校,刘显华终于看到了希望。如今,儿子已经就读于启智学校的职高二年级,虽然语言能力仍有所欠缺,但他发现,儿子的运动能力、平衡力都非常好,也具备不错的领悟力和执行力。

  陆国盛的儿子今年18岁,也是中重度自闭症患者。在孩子1岁10个月还不会说话时,陆国盛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被认为是发育迟缓,后来辗转求医,才最终确诊自闭症。

  “当时真的接受不了。”陆国盛说,孩子上学前,他带着孩子辗转广州多个机构进行康复训练,但眼看着要到入学年龄了,他越来越迷茫。

  幸运的是,他也在某次自闭症日的活动中接触到启智学校,让孩子在该校念到四年级,由于孩子各方面能力较好,在老师的建议下,四年级到初二,孩子都是在普通学校就读。但随着课程难度加大,孩子还是有点吃力,于是又回到启智学校,如今也就读于职二,和刘显华的儿子同班。

  陆国盛和儿子。(来源:受访者供图)

  阳光特跑团开跑后,陆国盛每周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训练,到现在,儿子一共参加过6次半马项目,再过两年达到参加全马赛事的年龄,届时父子俩将一起参加广州马拉松全马比赛。

  跑步让孩子有了令人欣喜的改变。“以前带他出门,随时都要牵着,因为放开后他会到处跑,没有找我的概念。但现在,他能跟着我们一起做运动、一起玩,会自己走回来,也能认人了。”陆国盛说。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和很多家长一样,他们几乎不敢想象孩子的未来。但从运动训练中,他们看到了孩子的更多可能性。

  2020年,在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指导下,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广州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与广州市越秀区阳光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共同发起了“特奥运动疗愈计划”项目,并成立了“阳光特奥融合体育俱乐部”,阳光特跑步是其中一个项目,以后还将逐步开展特奥融合足球、篮球、地滚球、徒步、游泳等特奥融合运动项目。

  “孩子和家长的需求量非常大,给我们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以足球特奥项目为例,一个场次下来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不包括场租),并且只能开展小班教学。”刘显华说,而目前市面上专门针对特殊孩子进行专业化、系统化运动康复训练的机构并不多。

  另外,心智障碍者容易在训练中出现大喊大叫、拍手等行为,因此需要单独的训练场地。“受疫情影响,我们还在物色合适的训练场地,争取其他项目能在明年正式启动。”他说。

  刘显华还表示,他们的目标就是搭建一个体育康复基地,并依托基地开设手工作坊,聘请已经步入就业阶段的自闭症青年来工作,以解决他们“未来怎么办”的问题。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