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无障碍 语音导航 简繁体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就业服务 > 企业招聘 > 详情
以积极心理学引导聋生心理健康——专访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万金教授
时间:2009-06-25  来源:中山市残疾人联合会
4月26—28日,全国聋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研讨会在衢州召开,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万金教授在会上作了《以积极心理学引导聋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为题的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会后,记者对孟教授作了专访。

 
心理健康教育是聋生生活、学习的基础

  记者(以下简称记):孟教授,您认为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处于一个什么位置?   

  孟教授(以下简称孟):这是最基础的东西,是聋生生活、学习的基础环节。没有心理的健康,学任何东西都如同无源之水,没有什么用处。对于聋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这方面的教育。但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都比较忽视这个问题。我们所说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培养聋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滋润他们的心灵,使之渗透到每一位孩子心中。

 
强化聋生的长处,发挥他们的潜能

  记:和正常孩子相比,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哪里着手?

  孟:对聋哑孩子来说,聋、哑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有着自己的长处,比如形象思维发达、直觉好、观察力强等。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抓住他们的优势,强化优点,培养自信心,而不是去放大原来的缺点。聋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与常人无异,因而可以绕过他们的生理缺陷,塑造心灵的健康。

  聋人相比盲人、智障人,视力不受限制,智力发展也没有问题,虽然不能很好地表达,但表达思想的方法、行为有很多种,他们相比其他残疾人有着更好的条件。但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学校要做的事情是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使他们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抵抗社会偏见的免疫力,激发内在的潜能,使之自强、自立。“既然无法外界,那就改变自己。”

 
社会的偏见是目前最大的困难

  记:在目前的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着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孟:目前,在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来自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偏见和歧视,而这个问题是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不了的。整个社会的文明素质水平决定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可能需要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除了培养聋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外,我们还应该与社会多沟通,尽量消除对聋生的社会偏见,假以时日,这些困难应该能够被克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与聋生的沟通过程中,手语是一种形象的表达,可能有不少抽象、复杂的语言难以用手语表达出来,或是聋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全员参与”,不仅是心理老师,其他学科的老师也要学一点基本的心理知识,具备基本素质。而心理老师应该是所有老师、家长的心理顾问,包括参与学校的某些决策。否则,仅靠心理老师一周上一、两节心理课是无济于事的,那是“建在沙漠上”的教育。对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长时间的交流与沟通。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